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动态 >> 正文

研究动态


首届国别与区域(东盟)研究高峰论坛召开

5月14日-16日,首届国别与区域(东盟)研究高峰论坛在广西大学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6位专家教授以及百余位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会,研讨国别与区域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之道。

国别与区域(东盟)研究高峰论坛现场

广西大学副校长罗廷荣、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选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罗廷荣表示,广西大学长期重视外语学科发展。外国语学院开展以东盟为主要方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廷荣致辞

罗选民强调,广西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本次国别与区域研究论坛,目的在于为广西学者与全国同行搭建一个交流切磋的平台,同时也为广西大学创造一个向国内知名专家学习的良好机会。

罗选民致辞

吴杰伟提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此次论坛的举办突显了两个学院、两个学科深厚的学术联系,为学科建设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吴杰伟致辞

会上,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王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罗林,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云南大学副校长李晨阳,广西大学覃玉荣分别作主旨发言。

王战教授指出,区域国别研究以语言学、文学作为学科基础,翻译、跨文化作为研究工具,通过“多外语+”的形式,为国家和地区政府提供咨政服务。

王战教授

刘鸿武教授以自身创建 “非洲区域国别之学”的经验,阐述对区域国别学科发展的思考。他指出,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交叉学科,其发展建立在跨学科的基础上,呈现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螺旋式上升道路。

刘鸿武教授

罗林教授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向在座师生作主旨发言。他提到,针对东盟地区的国别区域研究,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咨政服务,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林教授

吴杰伟教授以北京大学的东南亚国别研究学科建设为例,论述新文科背景下,如何用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强理念、重实践的东南亚地区和国别通人才培养体系。

吴杰伟教授

李晨阳教授提出培养高水平国别区域研究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他指出,非通用语专业毕业生只有单一语言技能,就业面路径,发展后劲弱。因此,高等教育院校有必要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李晨阳教授

覃玉荣教授认为,外语学科的东南亚研究要构建跨学科或多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学科交流,突破外语学科在东南亚地区的研究困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基础理论与课程体系。

覃玉荣教授

会议还设置分论坛,参会学者和博士生、研究生围绕“东盟国家研究”“越南研究”“中国-东盟研究”“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与研究路径”等议题,在分会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涌现许多学术前沿观点。

分论坛现场

“国别与区域研究特色人才培养”分论坛会场,广西大学的陈子康提出,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国际影响力随着全球化发展日益突出。他以国外华文教育为切入点,通过比较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以及两国相关法律、政策、社会思想等方面,分析影响两国华语发展的深层原因。

陈子康发言

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刘文慧分享了关于中国话语权的研究成果。她认为在国际社会中,中国话语权仍然较为薄弱,与本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不符。中国英语是有鲜明特色的英语变体,从语言角度看,接受和发扬中国英语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构建强有力的中国话语权体系。

刘文慧发言

16日闭幕式上,各分论坛选派代表发言,总结小组学术研讨成果。自治区外事办东盟处副处长吴航在闭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广西大学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能够促进政学互动,推动国别与区域研究和地方外事实践更好对接,加强智库的咨政能力建设,为广西与东盟地区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吴航致辞

据悉,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外语学科视域下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建设,探讨外语学科国别与区域研究理论与方法,推动东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体系建构及特色人才培养,提升外语学科国别与区域研究整体水平,发挥外语人才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合影







上一条:介子学术讲坛 | 第五十四讲 对当下外国文学学习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以美国文学研究为例 下一条:介子学术讲坛 | 第五十三讲“从越共十二大到十三大的演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