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动态 >> 正文

研究动态


外国语学院2021年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

论坛成功举办


为提升我院研究生教育水平,促进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和创新性发展,11月2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2021年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逸夫楼210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白佳芳副院长主持,邓联健、覃玉荣、白佳芳、麦红宇、宋菁、李晓滢、苏琦、王晓惠、吴虹、金果子等十余位研究生导师及教师作为主讲人进行发言。论坛别开生面,吸引了外国语学院广大师生。

(图为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邓联健教授主要谈到了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问题与理论。学生选题常常这样开篇:“尚未有学者用某某理论研究过某某文本,我打算用某某理论来研究某某文本。”人文学术界存在着西方理论迷信,社科学界存在量化方法论迷信。这种普遍现象,误导学生重理论轻文本,违背培养有人文学识和境界的人才之大目标。因此,外国文学研究应摆脱理论喧宾夺主,回归文本解读。有效的文本解读和阐释需要恰切、适度、丰富、成熟的理论。故学生应大量阅读中英文本,夯实基础,在文本研读中提升综合能力与素养,方能较好实现人才培养的初衷。

(图为邓联健教授强调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覃玉荣教授强调,研究生培养应注重思维方法和研究能力。导师应将“治学必先做人”贯穿培养全过程,做到言传身带,以身示范。可以利用沙龙组织讨论,以问题为导向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注重培养研究生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论文写作是检验研究生思维方法和研究能力实践的有效途径,导师须严把选题,把理论观点阐述和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有机结合。指导论文以激励为主,需要提醒学生注意逻辑思维与论文框架的把握,严把论文学术规范。学习之余,应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关心学生的学术成长与日常生活。

(图为覃玉荣教授强调研究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白佳芳副教授重点阐述了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内涵与路径。发展研究生教育,需要加强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内涵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进导师学术水平、提升导师育人能力。为进一步严肃师德师风,可以树立导师先进典型,强化榜样示范作用。增进导师学术水平,导师自身需要吸收新知识,弘扬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并对认真履职的先进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激励导师更好履行岗位职责。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则需要不断拓展导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麦红宇副教授就读于亚洲排名居于前列的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现代语言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麦老师以幽默风趣的口吻介绍了博特拉大学传播学专业读博流程,分享了在马来西亚就读传播学博士的心得和辛酸,对我院研究生选择读博的目标学校和专业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麦老师强调,选择学校和专业需要明确的认知和充分的准备。

宋菁副教授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专业。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宋老师从学术导引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两方面分享了广外外语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启示。学术导引方面,通过《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开设岭南译学前沿系列讲座,促进了课程作业与讲座学习相互融合,推动硕博课程一体化。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方面,四级平台助力研究生出国交流,与国际院校合作开展暑期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李晓滢副教授就读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专业,师从罗选民教授。李老师介绍了公共管理学博士课程设置、课程要求等方面,分享了读博期间的心得与启示。每周阅读几本专著,撰写读书报告,发表结课论文,李老师的博士生涯课业繁忙充实。说到撰写论文的心得,她表示,要先从课程论文开始,慢慢开始投稿,喜欢或不喜欢的主题都要涉猎,尤其是喜欢的选题必须写,不然总被不喜欢的选题淹没,就容易成为科研的“奴隶”。

苏琦老师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苏老师分享了他的读博时间表、跨专业考研心得和毕业论文撰写攻略。在论文选题方面,要基于个人兴趣、自身特长,同时分析自身基础和研究难度,结合导师研究方向确定最终选题。谈到如何撰写开题报告时,他推荐了葛兆光教授的文章《从学术书评到研究综述——与博士生的一次讨论》。资料查找可以通过图书馆(数字化资料)、CNKI、数据库、Google Scholar、二手资料等途径。

王晓惠副教授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注重科研项目培育,经费资助力度大、范围广。从“尝新”到“常新”,王老师分享了跨专业读博的心得与体会。研究要立足本专业,同时采用跨专业视角,如此便更容易发现问题。前沿的研究方法,往往能促生创新的研究发现。论文选题要具高度,切合国家战略;具深度,善用理论阐释;具广度,拓展适用范围。

吴虹副教授博士就读的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是马来西亚五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学术资源丰厚,设有专项的导师委员会、研究生论坛、学术讲座等。马来西亚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注重英语教师培养和语言的交际功能。启发于此,吴教授分享了马来西亚语言教育对国内英语教学的启示,应弱化“标准英语”的概念,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让人人敢于开口说英语。

金果子老师就读于美国比奥拉大学(Biola University)跨文化研究学院跨文化研究专业。比奥拉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博士培养独具特色。金老师从比奥拉大学的课程设置、研究方法、上课方式三个方面分享了读博心得。首先,比奥拉大学的课程设置以毕业论文为导向,手把手带领学生做研究,为学生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跨文化研究专业的研究方法只采用定性研究,通过相关课程可以全面掌握规范的定性研究方法。第三,授课方式灵活,线上网络授课与线下集中授课相结合,在线上平台与教授交流使学生获得直观反馈。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和各年级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论坛,他们专心地聆听主讲人的发言,并认真做好笔记。在所有发言结束后,白佳芳副院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她提到本次论坛是在外语学院2020年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召开的,论坛的内容丰富多彩,主题不仅涵盖研究生学术研究、思维方法训练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还包括多名读博教师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反思和建议,他们的精彩发言为我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和有益启示,对参与论坛的研究生来说,也是开阔眼界、吸取新知与提升自我的好机会。最后,本次论坛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为论坛现场的教师和研究生)

文/黎悦

图/王诗佳

编辑/陈月圆


上一条:介子学术讲坛∣第六十讲“学以致用——从学子到译者的修行” 下一条:介子学术讲坛|第五十九讲“泰语语音文字阐释” 及“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