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翻译启动仪式暨“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译丛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23

点击量:

9月1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翻译启动仪式暨“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译丛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大学举行。会议由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革命文献研究院、重庆出版社,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亚太(东南亚)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中心承办,来自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等十余所高校以及出版界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恩维,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出版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陈兴芜,重庆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郭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于文杰,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邓联健,四川师范大学革命文献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国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等多位专家、学者致辞。

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恩维强调,学科建设需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广西大学位处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需结合面向东盟的优势发展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中的史料整理挖掘与东盟语料库搭建,对广西大学学科建设起基础性支撑作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此次研讨会中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将文献资料作为“根”,挖掘广西面向东盟的区域特色,共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恩维致辞)

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出版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陈兴芜强调,此次会议具有“挖掘丝绸之路文献,传播文化历史火种”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她指出,“典籍中的丝绸之路”文库意义有两点:第一,系统整理文库资料,梳理文化交流脉络;第二,助力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成效。她号召各位专家、学者利用好此次会议的契机,响应时代召唤,推进项目实施,进行学术研讨,实现陆海联动。

(重庆市政协常委陈兴芜致辞)

重庆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郭宜认为,重庆出版社策划并推进此次项目旨在立足重庆、辐射全国、服务世界。他指出该项目融合多个子项目,希望能够以此建立起多维立体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同时,他强调,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具有深远时代意义,是实现珍贵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实践,重庆出版社将进行资源配置,给予该项目重点支持。

(重庆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郭宜致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于文杰就“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进行介绍。他指出此研究不仅为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提供丰富文献资料,还将为全球治理、全球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于文杰致辞)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邓联健提到,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有着深厚的翻译底蕴,拥有成熟的翻译平台和经验丰富的翻译队伍,拥有承担“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译丛翻译任务的底气,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团队将尽己所能,共同努力推出翻译精品。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邓联健致辞)

四川师范大学革命文献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国平在致辞中介绍川师革命文献研究院、季我努学社的基本情况,并报告典籍中的丝绸之路文库总体情况,同时提出缔造经典的措施与设想四个方面内容,表示将全力协助重庆出版社共同推进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遵从学术规范深入研究,争取交出高质量成果。

(四川师范大学革命文献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国平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重点汇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在这一项目中的工作情况。他提到,该研究院拥有跨语言、跨文化团队,在海外汉学的研究上经验丰富,目前已与多家出版社合作,拥有诸多出版成果,出版多本文集,未来也将大力投身“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致辞)

开幕式最后,广西大学校领导为亚太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中心特聘教授颁发聘书并合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宣传部、科研院领导为亚太(东南亚)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颁发聘书并合影。于文杰教授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颁发翻译委托书,重庆出版社领导为丝绸之路译丛、一带一路译丛主编颁发委托书。

(聘书颁发合影)

(委托书颁发合影)

开幕式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丝绸之路”翻译工作研讨会在广西大学君武楼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相关翻译工作展开讨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于文杰介绍项目外文史料基本情况,同时提出项目目前遇到的问题,表明有信心在未来与译者一同突破难题。项目翻译总负责人、四川师范大学革命文献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国平介绍项目翻译规划,指出翻译项目中需发挥各位译者的专长,收集、整理并翻译涵盖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文献资料。项目翻译负责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邓联健在发言中提到,承担翻译项目是一项重大责任,各位译者需具备敏感度、关注国家立场问题,同时做好译前准备工作,注重“回译”。项目翻译负责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表示,将发挥北外的多语种优势和利用海外研究经验,结合海外联系给予此项目大力支持,讲好中国故事,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项目翻译负责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彭程的分享从日本档案的研究经历出发,提出档案翻译中的两点特殊性:早期档案理解障碍和原档辨认困难;同时提到该团队已完成近千万字的翻译,翻译经验丰富、翻译成果丰硕。项目翻译负责人、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席会东提到西北大学研究院对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历史悠久,对此项目在未来的学术影响和国际传播成果满怀希望。

(专家学者发言)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学者纷纷就项目工作讨论发表建言。重庆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编辑郭宜以“典籍中的丝绸之路”项目中的国家情怀、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工作为例,强调出版人的担当与责任。重庆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郑文武指出项目意义重在“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中国网编委、文化中国频道主编、高级编辑苏向东提到这一项目的推进是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中国。新华每日电讯副刊部主任、高级编辑姜锦铭从记者角度分享“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对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相关报道的重要意义。

(自由讨论环节)

13日下午,“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译丛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大学君武楼第一会议室召开。译丛各主编就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译丛项目情况进行介绍。其中,“典籍中的丝绸之路文库”总主编范国平教授详尽介绍文库总体规划及丝绸之路译丛、一带一路译丛规划;一带一路译丛主编管永前介绍第一辑书目遴选情况;一带一路译丛主编邓联健介绍第一辑翻译规划;丝绸之路译丛主编、外交学院英语系副教授范秀云介绍丝绸之路译丛第一辑基本情况。

丝绸之路译丛、一带一路译丛分卷各主编就分卷情况发言。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孙超介绍英国藏丝绸之路历史文献情况;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彭程汇报了其团队对日本分卷资料收集整理情况及未来的翻译工作计划;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夏高琴介绍法国分卷中收录的文献资料及其基本情况;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姚勇介绍南亚及印度洋分卷的收录情况。

(译丛分卷主编发言)

在译者代表发言环节,湖南工业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红华、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席会东、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黄成湘、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副教授麦红宇、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安文婧,以及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越南语专业韦丽华博士分别就各自的翻译任务进行汇报。

(译者代表发言)

媒体界专家学者亦对译丛出版及传播策略展开讨论。重庆出版社美术分社副总编辑王娟,重庆出版社办公室副主任魏游,中国网编委、文化中国频道主编苏向东,新华每日电讯副刊部主任姜锦铭等人分别从项目意义、成果推广、传播效果和呈现形式等四个方面探讨译丛出版及传播策略。

(媒体界专家学者发言)

会议最后,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邓联健在总结道,此次会议是一场精彩的跨界盛宴,交流深、价值大,是外语学科转型的一次重要交流会。此次会议标志着“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大型翻译工程正式启动,“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译丛的编译出版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对促进中国与亚太地区文化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与会嘉宾合影)

文字:谢 媛

图片:董秀莲 肖利群

一审:陈 瑶

二审:安文婧

三审:彭 程

0771-3233208

地址: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

  • 学校官微

  • 外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