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淬炼语言才干 青春行弘扬雷锋精神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团赴长沙开展多语种雷锋精神宣讲活动
7月25日至28日,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远赴雷锋同志的家乡——湖南长沙望城区,开展多语种宣讲与深度社会实践。此次活动紧扣“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深入学习新时代思想,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目标,引导学生将专业语言能力融入实际应用,并在雷锋精神的源头活水中汲取奋进力量。
缅怀致敬,唱响青春誓言
雷锋塑像前,宣讲团全体成员整齐列队、肃立致敬,怀着崇高敬意,齐声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铿锵嘹亮的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激昂的旋律传递着新时代青年传承雷锋精神的坚定决心。随后,宣讲团全体成员缓步上前,向雷锋同志塑像敬献鲜花。朵朵鲜花寄托着深切缅怀与无限敬仰,象征着雷锋精神的种子在青年学子心中扎根生长、赓续传承。

(宣讲团全体成员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宣讲团全体成员向雷锋同志塑像敬献鲜花)
沉浸学习,筑牢青春信仰根基
实践团深入湖南雷锋纪念馆、雷锋故居等地,开展沉浸式学习。在纪念馆专业讲解引领下,同学们认真聆听、驻足细看,从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朴素实物、一篇篇感人日记中,深切感悟雷锋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信念及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置身雷锋故居,简朴的环境让同学们直观理解了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优良作风如何在平凡中孕育伟大,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团成员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聆听讲解)

(实践团成员在雷锋故居前合影)
专业赋能,光影跨越传递精神火炬
本次社会实践的显著亮点在于学生团队充分发挥语言专业优势,独立完成了多语种主题宣讲微视频的策划、脚本撰写、拍摄及后期制作全过程。在纪念馆代表性场景,来自英语、日语、泰语、越南语等专业的学生骨干担纲主力,在带队老师指导下,结合实地参访的深刻体悟,策划构思、撰写脚本、精心拍摄了《辅导员说》、《锐见接力讲》和《青春说吧》系列微视频。程锐老师与来自英语、日语、泰语、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共同出镜,结合实地参观的深刻体悟,分别用汉语、英语、日语、泰语和越南语五个语种深情讲述雷锋事迹、阐释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镜头前,同学们自信流畅地用多语种传递着对雷锋的敬意与传承的决心,生动展现了将专业语言能力应用于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成果。这些由学生团队自主完成的视频成品,将作为网络思政育人的生动载体,通过学院及学校平台发布,力图跨越语言障碍,在更广范围内引发共鸣。

(院党委副书记程锐拍摄宣讲视频)

(多语种专业学生正在进行宣讲视频拍摄)
践行承诺,青春誓言融入时代担当
社会实践的洗礼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在雷锋纪念馆内,面对由35000颗钉子构成的雷锋头像所象征的“钉子精神”——刻苦钻研、永不生锈、扎根岗位,队员们自发拿起特制明信片,郑重写下感悟与青春承诺。这些凝聚着真挚信念的卡片,成为他们铭记初心、砥砺前行的珍贵见证。

(实践团成员写下感悟与承诺)
淬炼成长,实践沃土孕育时代新人
此次赴长沙的专题社会实践,是外国语学院深化实践育人、强化价值引领的重要举措。通过实地调研、沉浸体验与内容创作,学生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化了对新时代思想的理解,深刻感悟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磅礴伟力。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宝贵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极大增强了作为外语专业学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他们将自觉以雷锋为榜样,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螺丝钉”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与成长发展,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未来,他们立志在服务国家发展、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广阔天地里,运用语言专长,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图:黄欣欣
文:覃子芸
一审:韦霜霜
二审:程锐
三审:莫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