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研究生“好读书”沙龙暨语言学学科群活动——生物语言学视阈下语用能力新探:理论建构与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23-06-03

点击量:

研究生“好读书”沙龙暨语言学学科群活动——生物语言学视阈下语用能力新探:理论建构与技术方案


62日下午,研究生“好读书”沙龙暨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学科群活动之“生物语言学视阈下语用能力新探:理论建构与技术方案”在我院求是报告厅顺利举行。此次读书沙龙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眺源主讲,我院黄成湘副教授主持,学院众多师生到场交流学习,毛眺源教授的渊博学识与科研精神,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主讲人简介

毛眺源,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与博士后合作导师。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与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句法学、语言习得、语义语用接口与语言哲学等生物语言学涵盖的范围。在Language,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Journal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r,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Landmark), Journal of Linguistics,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以及在《外国语》、《语言科学》、《现代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国际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分别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英语学习者导句语类习得研究》与《语用寓义推理形式化研究》等专著。


(毛眺源教授)


毛眺源教授基于当前跨学科研究走向,结合个人研学历程,分享了四项内容:广义和狭义生物语言学定义、语用能力整合理论模型、内、外语用能力之例解,同时展示了语用能力构设的理论价值及实践应用。

讲座伊始,毛教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阐释了生物语言学的定义。通过引用乔姆斯基的观点,毛教授指出在广义层面,语言的习得、使用、演化与神经表征等大脑的内部活动,都属于生物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而狭义的生物语言学则强调从生物-神经基础出发,将语言与大脑加工过程进行整合研究。


1D130

(毛眺源教授讲解中)


随后,在解释乔姆斯基的LAD理论和新达尔文主义适应观与演化-发育模式的语言学理解后,毛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狭义语言官能将表征任务传达到语义与语音两个系统,在思维和交际两个层面,通过语法、语言运用系统的协作,也就是语言子模块之间以及外部语境的互动,实现语言“一体两面”的功能。

在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层面,毛教授指出,研究该问题有助于深化生物语言学的本体论研究。此外,也能够促进包括语言教学、习得测试、语言障碍诊治和翻译实践等方面的实践应用,以及涵盖认知科学、脑科学、神经生物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学探索。


24BF5

(现场同学互动回答)


最后,在提问互动环节,毛眺源教授与在场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耐心细致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现场氛围热烈,在场听众积极与毛教授交流互动,同学们表示深受启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同学参加“好读书”沙龙,在交流中收获成长。


3C11C

(与会师生合影)




0771-3233208

地址: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

  • 学校官微

  • 外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