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好读书”沙龙第二讲暨外国语学院“品味经典”导读活动
6月7日下午,研究生“好读书”沙龙第二讲暨外国语学院“品味经典”导读活动之“语言与思维之关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读书交流分享会”在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求是报告厅举行。此次读书沙龙由广西大学君武特聘教授严辰松教授主讲,分管研究生工作的白佳芳副院长、21级外国语言文学班的覃显芬同学共同主持,学院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主题读本《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封面)
严辰松教授是广西大学君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严教授曾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首席教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研究方向为语言功能和认知、英汉语对比、现代汉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定量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专著3部。
本次读书沙龙的主题读本《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译自出版于1980年的语言学经典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作者为著名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和俄勒冈大学哲学系教授马克·约翰逊。在这本合著中,两位作者围绕“隐喻”掀起了一场重塑传统认知理论的革命,该书也因此被视为认知语言学隐喻系统研究的开端。整体来看,全书可以分为概念隐喻理论和经验主义认知路径的建构两部分。“该书完全颠覆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隐喻的狭隘看法,国内外但凡论及隐喻、认知的论文和专著,无不以此为经典。”该著作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读书沙龙伊始,白副院长为同学们介绍了严辰松教授的科研经历及相关成就,以“论自研出,研从读起”点名读书和研究的重要性,由此引出举办读书沙龙的背景。参加经典读物的导读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品味经典,对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写作和思辨能力,还能开拓思考问题的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读书沙龙现场)
讲座中,严辰松教授简要介绍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问世的重要意义及其作者经历。本书不同于以往对隐喻本身及其在语言和思维系统中作用的看法,认为隐喻具有普遍性、体验性、系统性,同时认为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的。严教授认为,本书主要有以下四个论点:1.隐喻的哲学基础是体验主义(Experientialism),隐喻基于具身体验(Embodied experience);2.隐喻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3.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4.隐喻具有系统性。针对以上几个论点,严教授为同学们进行了介绍与深入分析。严教授还提到,该书“后记 2003”版本对既往关于隐喻的四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指正。
(严辰松教授正在阐释“本体隐喻”的含义)
读书分享环节中,严教授通过实例向同学们解释了“结构”、“相合/互洽性(Coherence)”、“原初隐喻”,“蕴涵”、“浮现”以及“格式塔(完形,Gestalt)”等概念和术语。关于本书中的隐喻类型,严教授指出共有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以及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三大类,并通过例句向同学们说明它们各自的定义及各类别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最后,严教授还谈到,学界认为本书存在一些欠缺之处,如整本书的内容和章节安排可更有条理、论述存在不够清晰和不严谨的地方等,以此引发同学们思考,希望于大家未来在此研究方向有所尝试和突破。
读书分享环节结束后,21级外国语言文学班的覃显芬同学主持了关于此次读书沙龙的问答环节。听完分享后,同学们的阅读感悟及疑问颇多,严教授也依次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关于格式塔、意象图式和认知框架三者的区别,严教授在再次阐明三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买卖情景和“花瓶和人脸”的例子解答了同学的疑惑,并提倡同学们通过查阅更多资料及实例来深入理解自己不够熟知的概念。来自21级外国语言文学班的杨哲同学问到了隐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严教授对该问题的看法是,文化在先,要在文化的基础上开展隐喻相关研究。另外,还有许多本科生同学也勇于向严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面对同学们的热情提问,严教授推荐了更多隐喻相关的书籍,并对同学们今后日常生活中继续提问表示欢迎。
(杨哲同学请教隐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沙龙最后,白副院长总结道,经典阅读活动中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学生提问和教师传授相辅相成,我们要以此次读书沙龙为起点,不断探索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未来,外国语学院将会持续举办分学科的阅读讨论活动,促进老师间、师生间的交流与成长。
(本次读书沙龙合影留念)
文/李抒洹
图/吴晓蕾